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你說你用舞台劇的形式寫小說,我大概看了一下,覺得一個地方很有問題,就是旁白的部分。
如果是比較類似散文形式的小說那可能問題不大,但你的旁白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旁白自己的特色太明顯。
舞台劇形式裡面旁白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把6w說清楚,剩下的部分,應該是要給角色自己發揮。
旁白最好不要有太多自我主觀的描述,所以要避免第一人稱,我或我們都盡量不要用,要用也是用在讀者能明確看出現在這個我或我們是誰的心聲的情況下。
當然有點類似散文形式的小說就不用在意那麼多,意識流也是種特色。甚至第一人稱小說從頭到尾旁白都是在說自己的事,但通常第一人稱小說是不走舞台劇形式的,因為視角侷限問題,我看不到的東西是不能寫入旁白的。這就導致讀者很難看清楚舞台的全貌,那就是去舞台劇的醍醐味了。
通常舞台劇形式最適合的就是群像劇,亦即主角不只一人的第三人稱小說。而角色的獨白最好就是用角色自己的尾巴說出來。因為觀眾要共鳴的是角色不是看不到的旁白。
旁白講那些很容易打斷閱讀節奏導致齣戲,就是讀者可能看到一半就不知道是誰在說甚麼,現在是甚麼情況。
那麼自然就會影響到感情張力跟衝擊力,因為無法集中。集中與沉浸與共鳴是一套連招,前面的沒做好,後面就會打折扣。
以上一點淺見,給你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