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https://www.penana.com/article/1164280
在「先讓英雄救貓咪」裡面,也有一個常用方法是幫角色裝上「帽子與義肢」,意思就是幫一些戲份較少的平面角色加上外貌上的特徵,讓讀者可以在了解這個角色之前就輕易從文字辨認他。
舉個有名的例子,三國演義。劉備就是大耳長手,關羽就是紅臉美鬍鬚,張飛就是黑臉瞳鈴眼。在這三個角色的性格還沒建立之前,就已經在讀者的腦海裡建立了基本特徵,易於辨認。
不過,對於子不語大大的說法,我也覺得有道理,畢竟刺激視覺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呢。
我認為角色設計是無法影響故事表現的。故事表現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很多原因,不只是角色設計。不過,我還是可以告訴你幾個我常用的角色個性。首先是抽菸,抽菸這件事就有很多東西可以講,為何開始抽菸,想不想戒菸,是抽紙菸還是電子菸等等。你可以找一件你很常接觸到的習慣或小動作,告訴大家這樣做的原因等等。
再來是個性,我通常會讓主角的個性很成熟、穩重、內斂。我不喜歡過於奔放的角色,像是一股腦前進的人或者太過幼稚的角色。這些對我來說算是ng。雖然不清楚大眾的口味,但我認為社會化是最不會有錯的。
外觀我認為不是很重要,因為你也不會把角色畫出來變成漫畫,所以只要照你喜歡的設計就好了。至於價值觀跟個人魅力,通常是體現在小地方上的,而不是讓角色一直說重複的話代表其價值觀與魅力。我認為你可以從互動方面開始著手,想想看你的角色在這時此刻會說什麼話才合理。
聽起來果然還是要在小說的撰寫當中去慢慢建構人物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