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其實我也很常跟愛自己的人吵架,因為我總覺得他們能理解我,他們能承受我內心的糟糕念頭,也因此我做過很多後悔的事,傷了媽媽的心、和某個好朋友斷了聯繫等等,我也常常用我的童年做擋箭牌,畢竟我沒有一個合適的父親教我怎麼當一個男人,我只知道他好像很累,所以要酗酒,所以要麻痺自己,所以才會每天那麼暴躁,當然,在他走後,傷痕依舊存心。
傷到別人也許我們有錯,但我們會一步步變成可以感受愛的人。最近那個跟我斷了聯繫的朋友跟我和好了,她看了一本關於輕鬱的書籍,裡面有一句話讓她想到我。
「每次只要她和我說出不同的意見,我就會覺得她在攻擊我,讓我好受傷。」
她居然,是來和我道歉的,她說自己沒有想到我需要的是認同,一直輸出自己的觀點,她覺得很對不起我,我承認我早已落淚,一件自己人生最對不起的事情,她居然說不是我的錯,誰能不落淚,謝謝,我的認同感回家了。我們沒有什麼錯,渴望理解、渴望被愛怎麼會有錯呢?我們只是想要歸屬而已。
你應該看得出來,我無法用童年治癒一生,但我不會用一生治癒童年,被家暴、辱罵、不理解這種事情,怎麼可能讓它繼續,我怎麼可能要接受。
「用童年治癒一生是可以的,但如果要我用一生治癒童年,那我的天賦好像在跟我說:『你應該去治癒某個童年痛苦的人,把痛苦留在我這一代就好了。』」
我們很敏感,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搞得一團亂,我們多愁善感的,但這是天賦,一種可以聽懂別人內心的天賦,感謝你讓我知道心理諮商系有人正在努力,我想讀的是諮商輔導系,你跟我其實很像吧?既然要治癒別人,那可不能停留在這,每一段情感我們都會為此學到什麼,我很看重每段關係,每次離別都好想哭,但是我知道他們很愛我,我不能哭,我不想讓他們愧疚,所以我只能翻頁了,打起精神不是在裝沒事,只是因為我辜負了很多人,他們不會希望我沉淪,也因為我必須給人帶去希望,所以我不能倒下。
比起批判或是鼓勵之聲,我更好奇你的聲音,你想做到什麼?即使差勁又怎麼樣?不太肯定自己又怎麼樣?覺得自己錯又怎麼樣?追求認同又怎麼樣?
「鼓勵之聲是在我批判完自己後,讓我知道,我會變得更好,感謝您的評判,我如此差勁,所以我在進步。」
他們本來就不該打架,就像評分系統一樣,我知道我有很多做不好的,但我又不會被定上價碼,所以我就稍微調整一下吧。會走諮商這條路的人,內心大部分都有點坎坷吧,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能害怕了。因為如果連我們都辦不到,那些孩子該由誰來拯救,他們期待有道光可以救活他們,他們想要活著,他們有夢想、有喜歡的人事物、有各自的情感,我們會為他們創造活下去的機會。
最後那段沒有錯誤,但是沒寫完。
笑著承認自己很差勁,承認差勁的自己很勇敢。是的,我們很勇敢。我們認識到自己,那又為什麼到此為止呢?認為自己哪裡差勁那就加油讓自己滿意呀!我很偏執,所以我會證明我做得到,用一生去慢慢改,我們就是要不斷改變,我們永遠都很差勁,但我們也永遠都很厲害,只是我對自己的標準,反覆上升。
「是啊,我真的好差勁,這樣子說的我,好勇敢。那我要慢慢的改變了,謝謝您的意見。」
到此就是我這封信的內容了,最後,謝謝您讓我知道我不孤單,想為人治癒心靈,你也要注意好自己,不然可沒辦法讓童年的那個小孩子滿意呀。加油,我們都還有路要走,即使差勁。
感謝參加,祝您生活愉快
我其實想順著你講,但是在只有一次的回覆機會中,我猜錯你的想法了,只是「有沒有改變的意願」這點,我不可能做到讓你有意願吧,但是沒有意願那好像就沒有知情同意了,也就不能開始諮商,所以我在這裡幾乎都會以想改變為前提回文,就像踏入諮商室的人,他一定有想達成的目標,但在這如果沒有聊天,我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你的聲音,我實在也想不到,如果僅認為自己差勁,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維持原狀就是你想要的,那好像我也不該多說什麼,畢竟,以當事人的福祉為優先,就還是對不起,我猜錯了。
也許我的話打的,還是太籠統了吧。我其實沒有想特別否定哪個思想,只是在以此做額外延伸,因為我想說我只有一次機會,吸收新東西會比改變舊東西簡單點吧?其實我也理解強加價值觀是不能的,我上次研究的小論文課題LGAT心靈課程中有探討到,我知道我應該一步一步的帶著他們走,只是我只能在不多的訊息裡猜測這個人是怎麼樣的,然後用只有一次的作答中回覆,說真的,有時我真的很容易暴躁,只是我會努力讓文字安靜下來。
也是我太多次創挑導致的習慣,因為來這的常常都是要解決問題,所以下意識就會這樣回覆。其實得承認,過於細膩的人,我實在還是有點欠缺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有想過在這創挑運作時應該有一個紀錄簿,畢竟有時還是會犯小錯,而這次可能就是翻車了。
其實我是不太確定舉例這項方法,因為其實如果是說話,我不常用,但是每當打字,因為很難用動作或是物品、互動等等的來做諮商,所以就會使用這種方式,而比慘的這種想法,我也有想過會發生,但是我很常只是為了鋪墊某個不一樣的想法而說故事,但是如果這樣子會讓人產生否定感,那其實會很難辦,其實先肯定再敘述的方式我也很常用,但偶爾還是會疏失,如果在除了缺少銜接以外還有別的問題,也希望您能點出來。
我也有聽過這件事,解決問題是他自己要做的,我們是在幫他恢復狀態,接受自己,達到一種能夠自我修復的狀態。其實得承認,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是來要答案的,穩妥的方法是讓他們狀態恢復然後自己再走下去。
但這也是很多人對諮商有一定誤解的地方,有很多人真的就是來問怎麼辦的,而我身邊可以說大部分諮商師都沒有轉換方法,他們在用同種方式對待他們,也因此我不只一次聽到哪一邊的諮商很沒用這句話,我是認為,也許觀察真的還是沒被完全學會,諮商我並不太能認同完全只幫他恢復心靈這種運作方式,與人溝通的工作,應該要有靈活性,不能因為求穩而導致這項工作犧牲某些當事人。
確實我雖然有看到渴望理解與認同這件事,但我的主要輸出點放錯了,也是一件要筆記的事情,畢竟我的靈活度好像也有點低了。這一點是我樂意接受的,因為每一個當事人,我如果觀察的不夠到位,那也會犧牲某些人,當然,做這一類型的也要避免因為某一個案影響到自己的情況,我也會注意。
而這裡的講法,感覺意思有點像是,只要表明有類似經驗的這件事,而不用對自己的經驗有任何敘述,也就是讓對方知道自己當時的情緒就好,我也不確定是不是這樣,反正,我會嘗試去運用。
能與真正在這領域的人說話,也是十分好的事。
說真的,我當然清楚這些事,我也為了這地方,去了解很多事了,如果可以,你也可以看看我對別人的回覆,很對不起這裡這樣回答,只是,我有一點覺得被看扁了,別太在意。
與自己和解,當然聽起來很美好,但這真的不是我常用的說辭,與他們對話,我也很努力的接受這一套方法,但可能還要點時間才能比較認同,畢竟不是自己習慣的,我使用自己的方式做這件事太久了,可能有點久沒碰壁,所以忘記省視了吧,畢竟如果一直成功,就不會認為方法有問題。
畢竟這一行本來就是在幫人與過去和解,才能展望未來。聊那麼多也有點累了,如果想要,下次來其他人的留言區幫忙吧,這裡就大致到這了,謝謝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