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目前最重要還是先做好一些基本東西吧!
⋯⋯標點、排版設計之類的。
老師都會先看文章整體觀感,再去審文,請繼續加油吧!
打戲我是覺得慢慢來便好,看樣子是古風武俠,這個部分我也不擅長(NO~別看我的!真的不怎麼樣!),嘛~老實說武俠有更巔峰的作品值得參考的,在文字用法上也與輕小說有很多不同,如果日後喵喵在寫古風武俠的時候,大概也會將自己的文字變得更像那種類型的,所以與其拐彎在這裡找書學習,倒不如直接用寫輪眼COPY那種文筆喔!
文筆:有一種新手的尷尬味。想要描寫一些抽象的東西時會露出作者口吻(想像一下讀到一半,畫面突然暫停,作者從幕後跳出來講幾句話後又跳回去,畫面突然開始繼續演),這點我以前也常犯。有些地方會有貼牌狀聲詞,像是漫畫音效字,看到會出戲。
角色:角色在前四回只有一場對戰,以及主角撿了一個孩子。但是其中的愛恨情仇沒有顯露,主角動機與後果還未演出。
劇情:前三回打架,第四回處理打架的結果,但這對主角似乎沒有情緒上的變化,也沒有給讀者任何謎團,引誘讀者讀下去。
結論:不吸引我。
來講一下動態場景。假設你說的是第七回。
首先是「⋯⋯」這個符號用太多了,這是一個暗示符號,代表欲言又止,會讓讀者放慢內心小劇場的速度,所以你的動態有點像水中跳舞,大家都很慢。
然後是欠缺情緒,大家都打得很溫文儒雅,沒啥情緒,這意思不是說裡面的人物要滿腔悲憤地打,而是說他們之間似乎沒有深仇大恨,大家都在公事公辦,所以裡面的人物沒啥情緒波動,讀者也就不會有啥情緒波動。
所以有些師徒文,師傅會故意讓徒弟去打非常艱難的戰鬥且故意不施以援手。這樣不近人情的方法其實是要讓徒弟角色陷入恐慌的情緒,連帶感染讀者。讓讀者有跟著陷入戰鬥的情緒。
第三個是太碎嘴,人物在戰鬥中的對話越多,就越不像對戰,而像是國民健康操。試著把解釋性的對話弄成內心思考,或者在事後講解。
最後一個就是見樹不見林,很多動作非常細碎,恨不得把整個畫面從左上角刻畫到右下角,全塞進讀者腦袋。反倒忽略了整個戰鬥的「勢」。
讀者的記憶力只能同時記七件事,第八個細節進來時,第一個細節就忘了。細節一直進來,就會讓整個戰鬥變得很瑣碎。試著略過最不重要的細節。
分別是大佬說說的作者口吻是指什麼,能否請大佬指出作品的何處╭(╯ε╰)╮
這一整大段,如果有一天你要轉化成漫畫、動畫或者電影,而且要百分之百保留,一點資訊都不能遺漏。由於這些媒體只有聽覺與視覺,所以這些資訊都必須轉化成一個旁白唸出來。這就是作者口吻。
作者口吻不是不能用,魔戒電影的開頭就是很經典的作者口吻(藉由精靈女皇的聲音唸出討伐魔王的歷史)。
但若是角色都出場了,作者還要三不五時跑出來唸幾句,就會顯得角色動作都暫停了,例如:「正確的指令,快速的應變能力,就能看出這支隊伍的專業所在,可今天他們遇到的是一位魂控者。」
如果要去除這種味道,下筆時想想你要怎麼在漫畫或者電影裡面,不用上旁白念稿而表現這一段?
如果非得用上旁白念稿,就會犧牲演員的演出。
所以該文字無法轉化成演員演出的話,可以考慮它是不是必要的,或者根本不需要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