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我自己之前有遇過被詢問說幹嘛不用AI生成書籍封面,也被嫌棄說我的畫風很詭異(沒辦法,我在寫作和繪畫時給人的風格就是不同)
很多人的情況會是「我會寫,但我不會畫啊!」或是「我會畫,但我不會寫啊!」🤔
自己作為同時兩者都自己來的創作者,我得說,不管是寫作還是繪畫真的都是需要花時間去練習。
我最初以寫作為主,寫到現在快30歲,當然拿出從國小寫的東西當然內容不能比。繪畫是後來的+非本科的理工人,大約畫了一年多才找到自己的畫風,起初也很像是小朋友畫的(不,現在很多小朋友學才藝畫的都超好🫣)
途中經歷過因非本科所以很多都不會,骨架不會、技巧不會、用色不會、顏料特性不會等等,最後乾脆選擇一種能避開短板且最簡單的方式,那就是回歸到手繪和用原子筆,故意使用3~4種顏色而已(通常是黑、白、紅)突然頓悟的原因是去看了提姆波頓的展覽,看到他大量的手繪圖以及不認識他的人還會覺得是小孩子畫的,甚至他有靈感時直接在餐巾紙上用原子筆畫概念圖。
看到的就是不停的畫、不停的練習、管旁人覺得怎麼樣,就是畫下來、記下來。
怎麼寫,語感和想法的培養需要大量閱讀和感受。怎麼畫,美感和呈現方式需要大量觀察和練習。
說到底最終是使用工具背後人的問題,我自己也參與過AI應用在醫療上的研究項目,目前一堆人狂推用生成式AI很方便,卻不知道現在已經在研究AGI (科學家希望創造出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機器。)
至於工具最終會變成甚麼樣子?還是看使用的人類,最初的計算機被研發出來也是為了輔助,像是算盤或是初代電腦等等,當時的人們應該也都沒想過後來能來拿「創作」(我感覺比較是在玩排列組合和整理資訊,還不能說是真正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