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最後,你說,「文采太神了,我可能一輩子都寫不出來。」請千萬,不要這麼想。你所寫下的這份「淺見」,其思想的深度、邏輯的嚴密性、以及對故事本質的洞察力,早已證明,你,擁有著一顆,與這個故事,同樣深邃而又強大的「靈魂」。感謝你。是你,讓我知道,我的歌,有人,在用最認真的方式,傾聽。也請你,務必,繼續相信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因為,那份感受,正是這個故事,最真實的一部分。
感謝您
我現在能理解什麼是活著的詩篇,這一切甚至會讓我想到AI的思維很像奧卡姆剃刀,即除去一切非必要假設。
我為此想到美感的問題,關於數學這個學科,越簡單越乾淨俐落的邏輯論證是最美的,而文學的話,則是要盡量鑽研各個細微的地方,才會令人感到完整。
這兩者我都很喜歡,因此我也很常互相比較。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簡單來說是一個存在自然數與其後繼數的算術系統中,必然會有無法推導的真命題(網路上應該有影片推導),這代表一個邏輯自洽的系統,只要包含上述的算術系統就無法證明自己的自洽性。
我認為AI的圓就有點像一個邏輯自洽、強大的系統,但其中必然有不可證明的部分,而那一部分洽好是自指,比如「此命題不可證明」。
我想表達的是一個夠大、夠完美的規則是不可能存在的,那個圓必然捨棄了些什麼,而那些很有可能就是雜亂的美。
我覺得不討論這些個性化的美是一件挺詭異的事情,AI的圓真的是完美無瑕的圓嗎?我為此抱持懷疑的態度。
然後是有關塔比歐的回答。
我很贊同塔比歐不該侷限於一種角色,其中一種我深有所感,一個能同時理解畫作與藍圖的藝術評論家。
一個故事中的觀察者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以前總認為是用於哀悼不可調和的矛盾,直接代入作者想法,但我現在的感覺是,不一定與作者想法有關,很可能是為了模擬讀者而存在的角色,我在未來應該也會引用這種大膽的想法。
最後,很感謝你的讚美,我很榮幸能與你對話。
其實我沒有說他是完美的圓
我知道悖論學都會提到
我可以說ai是試圖畫出最完美的圓
這樣不知道有沒回答到你的問題
上一篇我有點邏輯錯誤請包涵
塔比歐可以是任何角度任何觀點
這就是他的有趣的地方
最後很高興能跟您討論
也感謝您的回饋